近日,全球汽车巨头丰田汽车被曝出对其动力电池供应链进行重大调整,原计划投入约109亿元人民币的电池订单从长期合作供应商转向多家新晋企业。这一动作被业内解读为丰田加速电动化转型、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关键举措,或将对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

供应链“去中心化” 技术路线成核心考量
据路透社、日经亚洲等多家媒体报道,丰田此次订单调整涉及中国、韩国及日本本土多家电池制造商。知情人士透露,原主力供应商松下电器的部分订单被分流至宁德时代、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以及韩国SK On等企业,固态电池新创企业辉能科技也进入合作名单。此次调整不仅覆盖传统锂离子电池,更包含丰田押注的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。
行业分析师指出,丰田此次“分单”战略意图明显:一是通过多元化供应商降低地缘政治及原材料波动风险;二是为2026年计划推出的新一代纯电平台储备差异化技术,尤其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(LFP)电池与固态电池的并行开发,显示出丰田对成本控制与高端市场的双重布局。
电动

化转型提速 五年目标倒逼改革
此次供应链调整与丰田激进的电动化战略密切相关。根据丰田2021年公布的规划,其计划到2030年投资4万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1900亿元)用于电动车研发,其中一半资金将投向电池领域。此次订单转移恰逢其首款全球化纯电车型bZ4X量产爬坡期,暴露出传统供应链在产能响应和技术迭代上的瓶颈。
丰田正在打破‘混动优先’的路径依赖。波士顿咨询集团汽车分析师李明浩表示,“全球电动车渗透率超预期增长迫使传统车企重构供应链,丰田需要更灵活的电池供应体系来支撑其2035年停售燃油车的目标。”
地缘政治催化供应链重构 本土化生产成焦点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订单调整中,丰田加强了与北美及东南亚电池厂商的合作。据韩国《东亚日报》披露,SK On计划在匈牙利工厂优先保障丰田订单,以配合后者在欧洲市场的电动化攻势。而在北美市场,丰田与LG新能源合资的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将于2025年投产,预计将获得部分转移订单。
这一布局被解读为规避国际贸易壁垒的未雨绸缪。美国《通胀削减法案》(IRA)对本土化电池生产的补贴政策,以及欧盟《新电池法》的碳足迹要求,正推动车企加速建立区域化供应链。丰田供应链管理负责人曾公开表示:“未来电池采购将遵循‘本地生产、本地供应’原则,最大程度减少物流和政策风险。”
行业洗牌加速 二线厂商迎来机遇
此次百亿订单的重新分配,或引发动力电池行业格局变动。日本调研机构Techno Systems Research数据显示,2022年松下仍占据丰田电池供应量的75%以上,而此次调整后其份额可能降至60%以下。与之相对,中国厂商凭借成本优势与快速扩产能力获得更多机会,韩国企业则通过技术合作巩固高端市场地位。
“电池产业的竞争已从单纯产能比拼转向技术生态竞争。”宁德时代研发负责人向媒体透露,公司为丰田定制开发的LFP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12%,且适配丰田新一代热管理系统,显示出中国供应链的深度协同能力。
结语
丰田的百亿订单迁徙,既是传统车企应对电动化浪潮的缩影,也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复杂博弈。随着技术路线分化与区域化生产趋势加强,动力电池产业的“合纵连横”或将持续升级。对于丰田而言,如何在确保供应链安全的同时保持技术领先性,将是其能否在电动车赛道后发制胜的关键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丰田百亿电池订单战略转移,寻求新合作伙伴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